不管是雄辯之輩,或是口拙之人
在生命中的某些時刻,人們總是「很會」說話
試著回想一下,你開口與閉嘴的時間,比例是如何:
場合一:你與屬下溝通時,你說得多,還是聽得多?
場合二:孩子放學後,你數落他多,還是聽他說多?
場合三:你總是滔滔不絕的對客戶推銷,還是靜心聆聽他的需求?
上述三種角色,你的「說聽比例」是?
有一天數落小孩,自己才開了個頭
孩子依序講出我所想講的每一句話
當下被震懾住!
才深知,日復一日的叨叨絮絮,絲毫無用
通常權力越高者越容易不耐煩
他們專注在市場的競爭、自己的戰功
對別人的想法沒興趣
總不自覺的將情緒、壓力、期待
一一「說」給下位者聽
這種忍不住便開口,事事下指導棋的領導方式
當然沒有效能
人不是機器,需要被看見、被聽到、進而被理解
然後才能心甘情願的與你同行
因此在關鍵時刻,往往「不說」比「說」
更能得人心、識人情
美國印地安(cherokee)的諺語:
「聆聽低聲耳語,你就不會聽到大聲尖叫。」
『如果你想讓人看到,就站起來;如果你想讓人聽到,就說出來
如果你想讓人們懷念你,就請你閉嘴!』
文章取擷於 商周 1230 期 如果你想讓人懷念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